本站讯 12月7日上午9:00-12:00,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传统性与现代化(第二期)学术沙龙在文学楼209会议室成功举办,活动由立博尹海良教授主持。
本次沙龙主题聚焦于国际中文教育的推进与更新,参与嘉宾分别报告了自己在教材编写、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国际项目合作、汉学家文献资源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立博官方网站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刘颖首先详细地介绍了在外向型词典市场调研与数字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内容涉及海外多个重要国际中文教育国家在学习型汉语词典方面的使用及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详实的研究报告,报告已完善为书稿,即将出版。刘教授同时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商务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使用场域、实践效果及配套的多模态资源建设和App开发,该套教材已经过多轮次实践应用,反映良好,教材即将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还展示了教材课件、微课教学及App测试情况,目前该App可在Android和iOS系统免费下载。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付宁立足于中国医疗健康话语国际传播,介绍了医学汉语课程建设情况,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特点和国家战略对外话语传播,从传播效果角度提出将我国医疗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嵌入到国际中文教育过程之中的重要性和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并通过客观鲜活的具体案例予以佐证。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褚福侠根据个人的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国际项目合作和美国长期访学经历,分别介绍了短期汉语教学模式、海外中文教学资源挖掘、美国东亚图书馆藏书,以及柯蔚南、史皓元等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历史语言学家对中国汉语方言的研究与贡献。
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亓文香结合自身从事中外员工培养的经历与经验,从本体与应用相结合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科研成果从发现问题、搜集语料、深入阐释的具体做法。从语块到构式,这些课题的提出大多来自第二语言教学,因为第二语言教学除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对教者也提出了如何将语言知识和规则进行条分缕析地分析并传授给学习者进而快速掌握目的语的应用性课题,本体和应用双向促进、互相成就。近年来,构式语法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构式理论也在不断演进,是值得进一步开掘的学术富矿。
立博教授尹海良从国际形势和新兴AI角度分析了当前来华职工中文类专业学习的重大变化。从东欧中文教学经历出发,分享了个人赴外期间在海外中文资源搜集与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学术成果,提出应重视国别汉语教学与区域国际中文教育的理念异同,区域可以超越于具体的地理位置临接,应以文化圈、思想认同为中心,因“区域”施教。同时认为,国际中文教育虽然已经单列为一个一级学科,但其学科交叉属性十分明显,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区域国别学、传播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及信息技术等自然科学,都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中予以互联开拓。
参与讨论的嘉宾均具有长期的海外中文教学、访学或培训经历,具有丰富的语言教学与传播经验,并有多项论著出版、发表。个人报告期间,实时密切互动与交流。参与嘉宾均表示,通过本次沙龙更加深切了解到了一线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在各自领域所做的重要尝试、所关心的课题,研讨充分,对自己今后工作的开展助益极大。